水是茶的載體,離開水,所謂茶色、茶香、茶味便無從體現。因此,擇水理所當然地成為飲茶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古代茶人飲茶對水的講究:明代熊明遇《羅芥茶記》云:“烹茶,水之功居大。”用好水泡較次的茶,茶性會借水而充分顯現出來,變成好茶;反之,用較次的水泡好茶,茶便變得平庸了。
宜茶之水
唐代陸羽《茶經》中云“其水用山上水,江中水,井下水。”明代陳眉《試茶》詩中的“泉從石出更冽,茶自峰生更圓”.都認為水品的優劣與水源的關系甚為密切。
1擇水先擇“源”
泡茶用水,雖以泉水為佳,但溪水、江水與河水等長年流動之水,用來沏茶也并不遜色。不過如今環境污染較為普遍,以致許多江水需要經過凈化處理后才可飲用。
井水屬地下水,是否適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論。有些井水,水質甘美,是泡茶好水,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文華殿東傳心殿內的“大庖井”,曾經是皇宮的重要飲水來源。一般說,深層地下水有耐水層的保護,污染少,水質潔凈;而淺層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水質較差。所以深井比淺井好。其次,城市里的井水,受污染多,多咸味,不宜泡茶,而農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質好,適宜飲用。
2標水質要“清”
如唐代陸羽《茶經•四之器》中所列的漉水囊,就是作為濾水用的,目的在于使煎茶之水清凈。宋代大興斗茶之風,強調茶湯以白為貴,這樣對水質的要求,更以清凈為重,擇水重在“山泉之清者”。
明代熊明遇說:“養水須置石子于甕,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會心亦不在遠。”上面說的都是一個意思,宜茶用水需以“清”為上。其實,這也是古今茶人對沏茶用水的最基本要求。
3標水質應“輕”
陸羽《茶經》對泡茶用水就有描述:“山上水,江中水,井下水。其山水,礫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泉水涌出地面之前為地下水,經地層反復過濾,涌出地面時,水質清澈透明,沿溪澗流淌,又吸收空氣,增加溶氧量;并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溶解巖石和土壤中的鈉、鉀、鈣、鎂等元素,具有礦泉水的營養成分。
雨水和雪水,古人譽為“天泉”。雨水一般比較潔凈,但因季節不同而又很大差異。秋季,天高氣爽,塵埃較少,雨水清冽,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節,和風細雨,有利于微生物滋長,泡茶品質較次;夏季雷陣雨,常伴有飛沙走石,水質不凈,泡茶茶湯渾濁,不宜飲用。
現在城市最為方便的水源是自來水,自來水一般來自江、湖,并經過凈化處理,比較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但有時處理水質所用的氯化物過多,則有一種異味。此時可將自來水注入潔凈的容器,讓其靜置過夜,是氯氣揮發散失,或適當延長沸騰時間。
4水品在“活”
北宋蘇東坡《汲江水煎茶》詩中的“活水還需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情。大瓢貯朋歸春翁,小勺分江入夜鐺”。宋代唐庚《斗茶記》中的“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等等,都說明宜茶水品貴在“活”。
5標題內容水味“干冽”
如宋代蔡襄《茶錄》中認為:“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明代羅廩《茶解》中的“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梅后便不堪飲”說的是宜茶水品重在于“甘”,只有水“甘”,才能出“味”。
煮水之道
好茶需要好水沖泡,而有了好水,還要有好的煮水方法,才能泡出一杯好茶來。如煮水的“火候”掌握不好,則顯示不出好茶、好水的風格和品質。因而,煮水采用何種原料,盛用什么容器,煮到什么程度,都必須講究。
1煮水燃料
煮水燃料有柴、煤、炭、煤氣、酒精、電等多種,除電無異味外,其余燃料燃燒時多少都有氣味產生,為使煮好的水不帶有異味。所以在煮水的過程中應注意:
•燒水的場所應通風透氣,不使異味聚積;
•使用柴、煤等爐灶,應使煙氣及時從煙囪排出,用普通煤爐,屋內應裝排氣扇;
•不用沾染油、腥等異味的燃料;
•應使柴、煤、炭燃著有火焰后,再擱水燒煮;
•水壺蓋應密封。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品茗用水最好以煤氣、酒精、電等為熱源,既清潔衛生又簡單方便,達到急火快煮的要求。
2燒火容器
燒火容器古代用鑊(huo),現在一般都用燒水壺,即古書上稱為“銚”或“茶瓶”者。論其質量以瓦壺為最佳。品用潮州工夫茶的“四寶茶具”之一玉書煨,即為燒水陶壺。港臺地區茶藝館林立,多用小型石英壺,有的地方沿用銅壺。但多數場合,煮水用金屬鋁壺或不銹鋼壺。
3煮水程度
煮水程度煮水看似簡單,其實是極講究之事。要煮好泡茶用水,須在煮水過程中不致染上異味,并掌握火候,分辨水沸程度,煮水“老”、“嫩”都會影響到開水的質量,故應嚴格掌握煮水程度。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自然在煮水程度的掌握上積累了不少經驗,至今仍可參考沿用。辨別煮水程度的方法主要有形辨和聲辨。
唐陸羽在《茶經·五之煮》中指出:“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過了三沸,水就煮得過老,就不可以用來沖茶了。
明許,次舒《茶疏》中云:“水,入銚,做須急煮,候有松聲,即去蓋,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濤,是為當時,大濤鼎沸,旋至無聲,是為適時,過則湯老而香散,決不堪用。”
最全面的辨別方法要屬明張源《茶錄》中介紹的,他指出:“湯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日形辨,二日聲辨,三日氣辨。形為內辨,聲為外辨,氣為捷辨。如蝦眼、蜜眼、魚眼、連珠皆為萌湯,直至涌沸如騰波鼓浪,水氣全消,方是純熟。如初聲、轉聲、振聲、驟聲,皆為萌湯,直至無聲,方是純熟。如氣浮一縷、二縷、三四縷,及縷亂不分,氤氳亂繞,皆為萌湯,直至所直沖貫,方是純熟。”
從以上經驗可知,煮水時要急火猛燒,待水煮到純熟即可,切勿文火慢煮,久沸再用。
一壺好茶,不僅要選好的品種,還要擇不同的器皿,不同的水,在不同的節令,不同的天氣,
以及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人,方能淋漓盡致地呈現出其天然韻味。
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給人類最珍貴的饋贈。我們要用一顆出離而清淡的心,來品味這草木精魂,人間甘露。
老白茶不怕買貴,就怕買假,無論是批發商還是個人購買,在選購白茶的時候一定要買有品牌的白茶,在此,為大家推薦九十三度老白茶。據悉,該茶為廠家直供,并且"九十三度老白茶"所有白茶產品在苗木選擇上都是選用無病蟲害、生長健壯、根系正常的一年生扦插苗,定期為茶樹進行修剪,在農藥、化肥等的使用也統一按照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并確保不污染環境。
詳情如下:
名稱:九十三度白茶
年份:陳年老白茶
地域:福鼎白茶
包裝:精美禮盒裝
手機:17737775114(同微信)
官網:www.93tea.com
福鼎白茶白牡丹購買鏈接: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oq0.12575281.0.0.47ee1debvt23re&ft=t&id=609963261241
簡介:福鼎白茶是福建省福鼎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04年6月,原國家質監總局正式批準“福鼎白茶”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俗語說:“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這說明白茶經過陳放成為老白茶后,其藥用價值和品飲價值也更高。做白茶一定要有老白茶,成為了眾多茶商的共識,九十三度老白茶就是憑借推陳出新,優秀的品質在一眾老白茶品牌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