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當時間消磨掉了斑駁,當歲月留下風韻,殘帖,作為建水紫陶的標志性工藝之一,由來已久,制陶藝人們早已說不清殘帖的具體來意,它的誕生,必然有一個美麗的故事,或許也是一個美麗的意外.......
或許是像傳說那樣,有墨客的字帖繪畫被大風吹散在地,突然發現堆疊在一起的字帖書畫,雖每副都不完整,卻拼湊出一種莫名的美感,覆于陶上,得以體現。又或許是某位文人厭倦了千篇一律的字體和風格,突發意想把各種書法文體摹篆顏隸真草和繪畫作品創新結合起來,創作出了殘帖之妙。
“斷簡殘帖”吸收了國畫“錦灰堆”三維視覺藝術特點的寫實畫法,借鑒了景德鎮瓷器“八破文”的裝飾藝術風格,在兩者基礎之上運用刊刻彩填、無釉磨光工藝,在雜亂無章、層層疊疊中,依稀仿佛舊時歲月的痕跡,展現出斑駁滄桑的美感,這就是建水紫陶的獨特語言。
在往復回環中,復中有亂,亂中有斷。因字體不同、顏色不同,顏色不同,作者總需要反復揣摩搭配,調動自己的常識、情緒、思想等去填充疊壓的內容,就像對一個人的喜歡,填了又刮,刮了又填,反復無常,始終不愿意放棄。
層層疊壓的色區,色區上不同的書體,殘缺不全的金石銘文、詩詞書信堆積起來,自然奠定了“斷簡殘帖”的憂郁感傷的格調,然又不失大氣磅礴之勢,成為建水紫陶獨特的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