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萎凋是茶葉離開茶樹,上柄涼曬至八九成干的過程,而后下柄堆積輕發酵,那么萎凋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呢?可以說各師各法,眾說不一。
有人說:“我做傳統工藝萎凋,至少三天三夜”,說實在,真要三天三夜,再好品質的茶,也沒剩下多少茶氣了。萎凋在白茶工藝生產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顏色是不是統一,條形是否完整,是不是有水味,青味重不重,會不會苦,會不會澀等。
【資料圖】
萎凋主要分室外萎凋,室內萎凋,室內外混合萎凋。
室外萎凋即自然陽光,工具則使用最常用的竹柄,圓篩等,由于竹制品難免長霉,蟲蛀,也有采用不銹鋼網,鋁鎂網,玻纖網等。
室內萎凋主要有槽制法,加溫干燥法,空凋除濕法等。工具基本同室外。
室內外混合萎凋指白天(或晴天)推到室外,晚上(或雨天)在室內萎凋。
一款茶好不好,也要看天氣,看用什么工具,萎凋時間的長短,都有很大的關系,能不能把茶做好,需要大量失敗經驗,以及不斷的實踐。
比如,以清明前上好的北風天為例,清晨五點采至八點,第二天轉南風下雨,要不要及時上柄涼曬?一般直接都會曬了,而天氣好,濕度低,到下午兩三點基本上就能達到八九成干,而這,正是所謂的一天下,茶氣揮發最少,顏色也漂亮,只要堆積到位,不失為上品的佳品,這就是自然陽光的媚力!
而如果沒有設備,天黑時只達到五六成干,雖然收到室內時看著蠻好看的,但隨著夜晚的空氣濕度升高,非紅即黑,這也就是很多農家把好好的茶曬的黑不溜鰍,并帶有水味。
再如果到第三天還沒達到八九成干時,茶因走水不暢,水味出現,茶氣已然揮待盡,如是上好原料的荒野茶,也沒剩下多少茶氣,喝時只感到茶湯滋味很豐富,如同行尸走肉沒了魂,因此說三天三夜相對比較扯淡!
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室內萎凋能達到40~48小時比較合適,這樣萎凋出的基本不苦不澀,茶氣相對保持良好。而有些槽制法或加溫干燥法在16~20小時左右干燥,因這些設備無法做到干燥統一,有些茶已早早干燥,完全做死,再堆積或存放都無明顯效果,這就是為什么有些茶存放幾年后仍有青味。還有就是如空凋房萎凋,將溫度和濕度凋的很低,令茶快速干燥,會產生一種青腥氣,同樣也是把部分茶干燥至死,使堆積,干燥無法散去。
總之,萎凋有五到五十小時足予!只要不把茶做死,剩下的可以由堆積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