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少大佬在摩拳擦掌,甚至有人都計劃打造新一代的“班章大白菜”,有打造新一代班章大白菜的想法固然是好事,但若不能把班章大白菜的得以成名的內幕搞清楚,恐怕只會事倍功半,就讓我們開始吧。
(相關資料圖)
距離班章大白菜面世已經二十年有余,在這二十年的時間里,芳村的大小茶商們早已將其研究的無比透徹。原料的組成以及壓制的工藝,這些早都不是什么秘密了。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芳村的大佬們只要愿意,完全可以高度還原班章大白菜中的任意一款,甚至有一定幾率做到一模一樣。但是這樣的行為無異于刻舟求劍,讓時間退回到二十年前,那時候的普洱茶市場就沒有什么樣的古樹茶,山頭概念都沒有形成,所以班章大白菜可謂是橫空出世般的存在。
等到班章大白菜火了,老班章村也跟著出名后,普洱茶市場就興起了一股班章熱,班章大白菜自然也成了模仿抄襲的對象,這些后來者之所以沒能取得班章大白菜一樣的成就,除了年份品牌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它們都是后來者,無論模仿的有多像,但沒有開山鼻祖的光環,就缺少了時代價值,那么其收藏潛力必然大打折扣,所以這么多年下來,班章茶比比皆是,可能撼動班章大白菜的產品卻并不存在。
因此在今天用同樣的包裝,同樣的原料(從理論上來說,要想獲得一模一樣的原料,還需要使現在老班章村的生態與當年保持一致),同樣的工藝來復刻班章大白菜,所得到的僅僅是一款具有純正班章大白菜血統的續作,它可以是一款好茶,但很難成為新一代的王者。
班章大白菜能夠脫穎而出,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非主流,更確切的說有點另類。二十年前,普洱茶的財富密碼是大廠嘜號茶。消費者喝的、藏家收藏的都是以7542為代表的嘜號茶。
所以當時主流定制茶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成熟配方,私人專屬包裝,那些定制版的7542就是當時的代表作。還有一種是廠家的技術儲備,但沒有大規模生產的產品。
而當時班章大白菜是一個怎樣的存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寨子外加與眾不同的原料,一種從來沒有在市場上出現過的產品,更離譜的是,它比主流嘜號茶還貴出許多。放在當時買班章大白菜來喝都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別說大量買來收藏了。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班章大白菜都是滯銷貨,直到其品質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同時轉化遠勝同時期嘜號茶,之后才有了“班章為王、易武為后”的說法。
這中間有幾個關鍵點:
一是班章大白菜的締造者何氏兄弟對普洱茶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有清楚的認識;
二是他們對原料的品質有著很深的理解;
三是他們對大益茶收藏市場的未來有著足夠的信心。
這三點才是日后班章大白菜大放異彩的關鍵。
試想一下,如果不能預判古樹茶會大火,誰敢去定制這種全新的產品?如果不能對原料進行比對,又怎會舍近求遠,深入連路都沒修好的老班章村去收購原料?如果大益集團不能在未來獨占鰲頭,班章大白菜又怎會有今天的地位?
所以想要創造新的神話,首先要判斷未來普洱茶市場的發展方向,然后根據方向去選擇原料,之后再定制專屬大益茶,光靠模仿是不能成為新一代的王者。
責編:婉君
來源:大益行情網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