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炒作總會存在,因為人性使然,總有人想著要賺快錢。這不是指責什么,只是描述客觀實際,你能講清楚無數的道理,但你戰勝不了人性!
大益茶有炒作嗎?當然有!大益茶有投資價值嗎?當然也有了!我們需要抵制炒作,但炒作同樣是無法避免的,需要明白的是不能因為炒作而否定大益茶的投資價值。
但你要說大益茶是炒作的結果,是博傻,龐氏騙局,或者擊鼓傳花造就的傳奇就是天方夜譚,信口開河了。大益茶之所以被炒作,恰恰是因為它有投資價值。
(相關資料圖)
金融界有一句話:有投資價值的東西必然會導致炒作,但很多炒作的東西往往并沒有投資價值,僅限于投機,注意區別。
如果覺得拗口,相似的俗語可以借鑒:人有兩條腿,但有兩條腿的不一定是人,套用到這句話上就是這樣:有投資價值的東西會被炒作,但被炒作的東西不一定有投資價值。
舉個曾經的例子,2010年的綠豆漲價事件,起因是湖南電視臺一手打造的野生營養專家張悟本過度宣揚綠豆的藥用價值,張大師敢說,湖南臺敢播。在張大師的口水四濺中,綠豆的功效包括但不限于:治療癌癥、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肺炎、近視數十種疑難雜癥,湖南臺超高的曝光率,恰逢剛富起來的中國人對養生的重視,資本迅速介入,囤積綠豆,綠豆開始飆漲。
2010年7塊一斤的綠豆, 在資本的介入下,在2010年5月份一度飆升到了16元一斤的天價,后來在政府的打擊下才逐步回落,最后又恢復到了7-10塊的范圍,當然這次的綠豆漲價事件與當時的綠豆減產也有關系。現在的問題來了,綠豆有投資價值嗎,沒有!因為綠豆是一種普遍性,可社會性大規模復制和生產的東西,特別是在農業機械化日益普及的今天。
那可以被投機嗎,可以!(微信公眾號:大益行情網)但這個投機需要有一個窗口期,偶然性的突發事件是投機的最佳時期。比如災荒造成的糧食大減產,導致的糧食價格暴漲,這經常見于古代的記載,時不時有人發國難財就是這么來的;非洲豬瘟致使豬肉供不應求;某款鞋子產量有限而市場需求旺盛產生一時的供給緊張;強勢資本的深度介入,自買自賣,對敲,坐莊,吸引散戶接盤。
投機的窗口期往往很短,曇花一現,炒作就是典型的投資行為,二者可以直接劃等號!
這里再次延伸出一個定理:有投資價值的東西一定可以投機,但投機的東西不一定有投資價值。(后面文中投機一律稱為炒作)
但炒作也要分情況,那就是有投資價值的產品炒作,和沒有投資價值的產品炒作有什么區別呢,主要有三點。
從性質上講:有(投資)價值的產品炒作是一種涸澤而漁,是透支,是泡沫,把未來的錢拿到現在來賺,短期內產品的價值被掏空,得渡過一段潛伏期,價格才能起來。一句話就是:短期的虧損性,長久的盈利性。大益茶,股票都有這樣的特質。
沒有(投資)價值的產品炒作就是擊鼓傳花,博傻,旁氏騙局,最后炒高找人接盤,誰接盤誰死,是永久的損失性。比如P2P暴雷,數字貨幣的崩塌(除比特幣外,比特幣確實有投資價值)。
從時效性來說:有(投資)價值的產品始終伴隨炒作,時不時被炒作的產品往往就有投資價值,它是可持續的。而沒有(投資)價值的產品的炒作是時效很短的東西,曇花一現,一錘子買賣,你買了被套住了,就別想再賺回來。
從產品屬性看:有(投資)價值的東西通常都有類金融屬性,建立其上的炒作是一種正常現象,比如牛市被爆炒的股價(企業的成長性帶來的金融屬性),市場火熱期飆漲太高的大益茶(普洱茶的越陳越香帶來的金融屬性),被囤積居奇拉高的茅臺(也是越陳越香);沒有(投資)價值的東西的炒作無類金融屬性,建立其上的炒作是一種異常現象,比如前面的綠豆,近期的豬肉,鞋子等等暴漲,不是一種常態!
以后碰上炒作,按照這三條分析,你不會判斷失誤。
大益茶是明顯具有投資價值的,它被炒作是一種表象,而不像綠豆漲價是純粹的資本運作。不能因為大益茶存在市場炒作而否定其投資價值,就好像一個脾氣溫和的人,偶爾看到他發動肝火就給他貼上脾氣不好的標簽,這是片面而有失公允的。
何況,如果大益茶是炒作的結果,那這個門檻未免太低了,普洱茶行業那么多企業,炒作的手法那么多,有錢的企業也不少,為何這么多年只成就了大益的鶴立雞群,一枝獨秀?同樣的白酒行業,只造就了一個茅臺,五糧液沒錢,沒辦法?
最近茅臺董事長出事,官媒質疑茅臺炒作,新上任的董事長為了打擊炒作,去金融化,在茅臺官網投放了大量的庫存,近段時間幾乎天天定時放,一些茅臺的經銷商也出來響應號召。但似乎適得其反,投資炒作茅臺的本來就不是一個小圈子,這么大規模的放貨讓很多搶到茅臺的小白、外圍嘗到了甜頭,這無形中又擴大了這個圈子,提高了茅臺的熱度,簡直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所以你要知道另外一點,凡是有投資價值的產品,它都是有深厚的市場基礎的,這是市場經濟這個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棍棒是打不倒市場規律的,這是我們長久計劃經濟付出慘重代價的經驗教訓。無論如何質疑大益炒作,始終都有人拿它來喝,拿來收藏,拿來投資,就是這么的受歡迎。
如果你不服氣,那就炒作一個五毛錢的大益,茅臺出來看看!
因此大益茶有投資價值是一種市場行為,并不是企業行為,承認這一點會死嗎?從本世紀初到2019年,都快20年了,質疑、謾罵、攻擊大益茶炒作的人如過江之鯽,綿延不絕,換了一波又一波,到現在還是有人做文章,可大益仍舊屹立不倒,這本身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那些無端造謠,質疑謾罵大益茶的炒作的人終將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而大益將長久在中國茶葉市場為消費者,投資者創造著價值,二者相比,高下立現!
結論很明顯了:大益茶雖然有不可避免的炒作,但這種炒作是市場行為,不可提倡。與此同時要明白,大益茶是有投資價值的,炒作只是副產品,不能因為炒作而否定大益。
而具體談到大益茶為什么有投資價值,且為什么能在普洱茶行業中脫穎而出,更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微信公眾號:大益行情網)
這會解決兩個疑惑:
1.普洱茶都有類金融屬性,為什么單單大益才具備投資價值?
2.究竟大益有什么特質,使得投資市場選擇了它?
當我們探究成因的時候,發現這既是大益的慘淡經營,篳路藍縷,也是上天眷顧,陰差陽錯的幸運。
大益悠久的歷史是最為重要的原因,1940年誕生到現在,明年80周年了。80多年的企業在中國簡直可以稱得上鳳毛麟角,普洱茶行業內更是唯一。這說明這個企業活得足夠久,足夠長,當年在抗戰的炮火中沒死掉,在建國解放戰爭中沒死掉,在計劃經濟放開后面對市場岌岌可危仍舊沒死掉,那它就很難死掉了。
最可能死掉的時候沒死,后面就更難了,投資投的是產品,也是企業,投資者最怕的事情是:茶還在,企業掛了!而大家是很健忘的,以后很多人都不會記得這個企業,那你的茶就很難出手了,沒有知名度美譽度的東西,誰要呢?
投資茶也是投資企業,和企業一起成長是最好的,這和選媳婦不一樣,媳婦當然是年輕貌美,但投資茶選擇企業卻要徐娘半老,越老越好,越老生命力越頑強,抗風險能力越厲害,生存周期長,更容易挺住。
活得久,活得長才能多折騰,多干事,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因此大益才能在漫長的80年內生產出無數的跨年度,配方穩定成系列的經典產品。大紅印,73青,88青,8582,8592,97水藍印,99綠大樹,六星孔雀,白菜班章,橡筋餅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這些產品年份久,品質高,以稀缺的數量和古董的特質,天文數字般的價格形象直觀的證明了大益茶投資價值,這些是標桿,是投資的榜樣。如果大益活得不夠久,這些茶怕早已經湮滅了!
大益實際創造了一個記錄:它是行業唯一一家80年來傳承,沒有斷代,不間斷生產,產品成體系延續的普洱茶企業,沒有之一。
另外兩家接近大益的企業,X茶在90年代斷了代,貼牌貨太多,產品系列混亂;X關雖然從未斷過代,也是不間斷生產,可生產的普洱茶不成體系,企業歷史注水嚴重,且生產的多是沱沱,還是不能歸入普洱茶的烘青沱。
80年來延續不斷的產品體系也造成了大益茶的另外一個無以倫比的優勢,那就是產品的年份價值。我有大量的老茶,你沒有,就算你想追上我,倉儲陳化出一堆老茶也得時間,而我的老茶則是更老了,你的茶還在茶的范疇,我的成古董了,你怎么比?
這種差距,不是靠技術,靠資金可以彌補的,普洱茶的年份價值一旦拉開差距,那就是永遠的鴻溝。你可以復制產品,但你無法回到當年當月當日,時光是不可倒流的,穿越也只是定格在熒幕中,大益茶的年份價值是先發制人,早早上車,讓別人望洋興嘆,徒呼奈何!
大益茶的稀缺,保證了它的類金融屬性和投資價值。可能很多人會質疑這一點,大益那么大的產量,哪里來的稀缺?
從總產量來說,改制前產量稀少是肯定的,毋庸置疑。(微信公眾號:大益行情網)而現在呢,以2018年為例,整個普洱茶行業的產量是17萬噸,大益呢,2018年的產量是2900多噸,也就是說大益占比僅僅在1.71%,特別是這些年來,大益走精品,高端,奢侈品的路線,產量越來越低,而這個行業的產量卻越來越高,預計未來大益茶的占比將更低,這難道不稀缺?
而具體到大益茶產品體系內,大益的投資效應是被夸大的,實際上大益每年具備投資價值,市場熱度,被追棒的就那么幾款茶。大量的茶只是在中低端消耗,或者輕微的有漲幅,即便2004年以前的老茶,仍舊大把有幾百塊一片的,2005-2019年就更多了,百元以下的都有。
投資茶占大益茶的比重極低,一個年度,大益出20-30款產品,投資茶可能只會出現3-5款,這就是基本的現實,千羽,軒轅爆紅,價格飆漲,市場熱度高,那只是個別產品的眼球效應,你不能據此認為所有的大益茶都能拿來炒,拿來投資,這是以偏概全,一棍子打翻了一船人。
沒有稀缺,就不能保證投資價值的實現,沒見過爛大街的白菜,或者無處不在的空氣能被投資,炒作賺錢的(特殊情況例外)。不稀缺你能輕而易舉的獲得,投資從何談起?想想就不靠譜,有些人罵大益,產量那么多,還能炒起來,沒節操,沒下線,就是沒搞清楚狀況。
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則是產品不可復制的年份價值,以及不斷的消耗導致的稀缺。當年的產品就那么多,就算多,在漫長的時間里,消費品飲,倉儲損壞都會造成產品的大量減少,你是無法再生產代替當年產品的,1201的巖韻就是2012年的,它生產出來,601的巖韻不能增加,誰也控制不住601巖韻日漸減少的事實,這就是年份價值的不可復制導致的客觀稀缺,也是大益老茶何以能源源不斷上漲的深層次原因。
市場體系的自我建設,自我組織是大益茶投資最終成為一個產業的重要外因,因為大益茶的投資效應,市場自動集聚,逐步形成了一個一二級發行市場,流通市場,以及分工不同,各有側重的行業。生產者,發行者,中介二手,投資者,藏家魚貫其中,期貨交易從2010年開始逐步完備,芳村成為普洱茶的華爾街,行情報價系統讓大益茶更加透明,大益茶投資市場至此完全成型。
大益的投資買賣有了最為堅實的市場基礎,制度基礎,以及組織基礎,也就是說投資大益茶已經成為了一個行業,一個成型的行業,是很難短時間內消亡的,而茶則存在了幾千年的,古老而悠久,不可替代,生命力頑強。
大益高超的經營能力,艱苦奮斗的精神則是內因。范和均不屈不撓,不避艱險,在抗戰的炮火中于蠻瘴之地的佛海建立佛海茶廠(勐海前身),唐慶陽在建國后遠赴邊陲,復興勐海茶廠,吳遠之把瀕臨倒閉破產的勐海茶廠做到了中國茶葉第一強,在數次的危機中拯救了垂死掙扎的大益,這不僅是天降神人,也是天佑大益。
2007年初大益預料到市場風險,不再收購原料,清庫存,逃過一劫,這是超前的戰略眼光所致,2014年大益大小馬補貨導致市場崩盤以后,大益則在之后迅速糾正錯誤,不再對投資產品二次補貨,直到今天。這是一個知錯就改,有遠大戰略的企業。
迄今大益有業內最為成熟的拼配,發酵技術,庫存極為龐大的原料倉庫,存茶4-5萬噸,最為完善,最自動化的生產車間,最完整的品控體系。互聯網有已經雄起的益友會,稱霸天貓雙11茶類四連冠的天貓店,東盟俱樂部,大益文學等等,大益一直在不斷耕耘,將觸角伸向社會的方方面面,一直在不斷推廣大益茶,這都是其孜孜不倦,艱苦創業的例證。
高超的經營實力也造就了一個強勢的大益茶,縱觀整個普洱茶行業,企業屢屢被中間商,渠道,經銷商綁架,騎虎難下,市場不能掌控,客戶不是自己的,無法形成合力面向市場推廣宣傳,內耗嚴重。2004年的大益也是如此,2004年以后大益才逐步嚴格控制經銷體系,中央集權,牢牢掌握住了市場渠道,才最終讓大益登頂。
一個軟弱無力的企業,有軟骨頭病,處處妥協不堅持原則的企業看似客戶是上帝,實則對客戶極端不負責任。企業不強勢,如何在市場立于不敗之地,產品銷路如何打開,如何征服消費者,最終企業不行了,大家的利益都受損,滿盤皆輸。
軟弱的企業,生命力是堪憂的,短命是大概率的事情,如此,你如何保證投資者的權益?
優秀的產品質量是大益的根本,很多人特別是普洱茶圈子里面的肯定不以為然,大益的茶是拿來炒的,不是拿來喝的?拿來炒的茶就不好喝啊,炒的房子就不好住嗎?這來源于一些企業和個人奇葩的比較方法,拿著自己的大樹茶和大益的7542比,然后指責大益茶不好喝,我的乖乖啊,有本事你拿自己的茶和六星孔雀比,和白菜比啊,再不濟和88青比,怎么不比?
大益牛逼的一點是,同類產品中它可以做到最好,拼配保證了產品的陳化年限,陳化空間,可保證它在老茶市場立于不敗之地,很多企業不服氣的,你可以買點陳化超過十幾年的7542,絕對秒殺你大部分的古樹,大樹,這就是拼配的力量,這年頭拿著個大樹古樹就想橫行天下?況且你的大樹古樹還來歷不明呢!
現在大廠拼配越來越占主導,拼配的價值被肯定,(微信公眾號:大益行情網)而所謂的純料則奄奄一息,華南廣東體現的最為明顯,對古樹單株還有妄想的現在只能去北方收割智商了。
大益的這一條條,都是別的企業無法相背,復制和超越的,它們不是護城河,是天塹,絕大部分的企業越不過去,這些從根本上錨定了大益茶投資價值的唯一,持久,堅挺。
近些年,無論是政府還是媒體,全社會反炒作的呼聲越來越高,抵制炒裙子,炒鞋,炒房,這是好事情,炒作始終是弊大于利的事情。可有時候不明就里的群眾和媒體也會矯枉過正,對一些真正有投資價值的產品進行錯殺,也將其歸入純粹炒作的行業,比如質疑茅臺的高價,這是反市場經濟的行為,最終要被打臉。
很多人不爽大益,因為在他們看來,大益賺錢太容易了,可是你看沒有看到大益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筆者的結論更會讓一些人咬牙切齒,我知道,如果得出大益是炒作,是騙局,絕對會get到一些人的G點,產生強烈的認同,我也能收獲大家對我正直,客觀,有良心,敢說真話的贊譽,有些大師不就是這樣嗎,做你喜歡做的事情,說你喜歡聽的話,然后他就可以收割了。
可事實不是這樣的,如今的網絡時代,最大的一個弊端可能在于,網絡太迎合大家了,很多人沉迷在抖音,快手,今日頭條里面無法自拔。淘寶京東買貨也總能馬上找到自己喜歡的,簡直不要太爽,可是你知道嗎,這是后臺根據你的喜好推薦給你的,于是你越沉浸其中越喜歡,這是一種可怕的精神鴉片,讓你上癮,讓你戒不掉,猶如躲在井里面的青蛙,你以為是世界,其實你自己的幻象!
當有一天你看到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你會暴跳如雷,你藏在自己的舒適區太久了,筆者得出大益茶具備真正的投資價值同樣會讓很多人不以為然,就是因為他是這么認為的,別人也是這么告訴他的,他已經無法接受截然不同的觀點,年齡越大越是!
可是這無助于大家認識自我,認識世界,以及自我的成長,很多時候,我們的質疑太多了,而少了探究,我們經常問:怎么會這樣?我們很少問:它為什么會在這樣?前一種是驚訝,質疑,有陰謀論的意味;后一種是疑問,探索,會讓人進步!
大益為什么會這樣,需要你認真的深入考究,探討,而不是一句炒作就可以概括一切的。這樣的話,不僅冤枉大益,還把這個世界想得太簡單了,如果世界如此簡潔明了,還要科學,藝術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