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業作為我市的特色產業,在5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從多到優的歷史性突破。但受區位、氣候及發展底蘊等影響,日照綠茶還存在發展短板,如何促進我市茶產業提質增效,成為人大代表關注的內容。
市人大代表袁從波從事茶產業30多年,結合工作經驗和調查研究,他認為茶樹品種是決定茶葉質量水平的根本,也是日照綠茶參與全國茶葉市場競爭的根本因素。
袁從波說,這幾年日照茶發展得非常快,也非常好,但他總覺得,在茶樹品種方面還有點落后,所以他就想從品種、從提質增效下手,繁育一些好的茶樹品種,在日照進行推廣。
位于嵐山區巨峰鎮的御園春大河嶺生態茶園種植基地,今年新發展的200多畝無性系良種茶苗茁壯成長,據介紹,這種茶苗雖然購買成本較傳統茶苗高,但成長速度快,一年時間就可以進行采摘,兩年就可以達到高產期,而傳統的種子種植則需要3-5年的時間。
日照御園春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奇軍介紹,傳統的茶園畝產一般在15000元左右,而這種高效茶園應該畝產值在6萬元左右。
“對發展無性系的茶園,去年、今年我們都是每畝獎勵1500塊錢,無性系的茶樹有生長優勢,發芽整齊,逐步茶農也都認可了。”嵐山區巨峰鎮茶葉辦主任丁肇亮說。
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推進茶樹抗寒品種選育和種苗繁育技術研究,發揮市茶科所研發基地龍頭帶動作用,建設國內“標桿性”茶樹育種創新示范基地。2019年,全市共建設茶樹無性系良種苗木繁育基地3處。與此同時,我市還加快生態示范茶園建設,促進茶產業提質增效。
在位于山海天旅游度假區的市茶科所基地,20塊試驗示范茶園整齊劃一,四周建有防護林。篩選出的適宜北方栽培的無性系良種茶樹長勢良好,茶行間種薄荷、薰衣草、桂花等植物,形成獨特生態茶園模式。
“我們通過這些誘敵的、趨利的植物來減少害蟲的數量,同時我們再配置粘蟲板、性引誘劑這些物理防控的一些措施,減少甚至是杜絕茶園化學肥料的使用,從而提高了茶葉的產量,改善了茶葉的品質,保證了茶葉產品的安全。”市茶科所所長丁仕波透露。
按照計劃,到2020年,全市將建成集中連片100畝以上生態示范茶園50處,100%應用無性系良種,示范帶動全市茶樹良種推廣。